培 训 讲 义
太原德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2011年3月
第一章 ISO9000标准概况(简介)
一、 ISO9000标准的产生及背景
1. 产生原因:
(1)主宰全球经济命脉的三大组织:一是世界银行;二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;三是世贸(关贸总协定),统称为经济联合国。
(2)技术联合国:也称国际标准化组织。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壁垒(一是技术壁垒,二是关税壁垒)。
★ ISO9000标准就是随着贸易的发展,为了消除贸易壁垒(技术壁垒)而产生的。
2. ISO9000的概念:
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下设的TC176委员会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,统称为9000标准(也称9000族或9000系列)。
二、 ISO9000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:
1.有关ISO9000的例子:
(1)第一个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是美国杰克·韦尔逊的GE公司(通用公司)。
(2)全世界有62万多家企业已通过ISO9000认证。
(3)国内第一个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是青岛的海尔公司。
(4)通过认证的最好的企业是北京的301医院,它是用三年时间通过的。
(5)ISO9000标准是国际376个专家经过7年半的时间研究出来的。
(6)ISO9000标准适用于所有企业、所有类别、所有规模的企业。
- 指导思想:一切为顾客服务;一切以预防为主。
- 基本做法:一是四全;二是PDCA循环。
- ISO9000标准里没有客户、用户的名词,统一称为顾客。
总的来说,ISO9000标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引申和发展,全面质量管理是ISO9000标准的基础。
三、 ISO9000标准的核心和精华:
1.规范企业管理:
(1)制度化管理,制度大于总经理,一流的企业靠制度;二流的企业靠人才;三流的企业靠业务。
(2)规范就是要以执行为主,说到的一定做到;做到的一定要有记载;做不到的决不写。
2.变人治为法制:
一般的企业经过三个阶段:一是跳棋阶段;二是象棋阶段;三是围棋阶段。
四、 企业是怎样建立质量体系?通常要经历几个阶段?
1.培训阶段:(强化质量意识的作用)
(1) ISO9000概貌培训;(2)八项管理原则(6-8小时);
(3) 贯标;(4)内部员工培训;(5)全员培训。
2.编制体系文件(三个层次)
(1)质量手册;(2)程序文件;(3)三级文件(支持性文件)。
3.试运行阶段(至少3个月)
4.组织内审
5.管理评审
6.外审(取证阶段)
五、 认证的目的和意义:
1.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(文化水平、管理水平、操作技能);
2.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;
3.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;
4.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(美誉度);
5.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;
6.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。
六、 名词含义:(对某一领域里专业名词的特定解释)
质量: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、隐含的、各种需要的特性的总和。
企业: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来获取盈利的组织。
产品:活动及过程的结果。
QMS:质量管理体系 EMS:环境管理体系
第二章 ISO9000族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
ISO9000认证是以八项管理原则为主线展开的。
一、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:
在ISO9000的标准里,“顾客”为ISO9000的专用名词。用户、客户、服务对象、顾主不允许出现。
(企业发展应有两个宗旨:一是拓展市场;二是保证质量。)
服务理念:
(1) 服务意识;
(2) 服务时间(遵守承诺,按规定的时间提供服务,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,做不到的不能定);
(3) 服务方式(要具体);
(4) 服务态度(善待顾客,冷静面对埋怨,切记主观);
(5) 售后(回访)沟通。
二、 领导作用:
在9000的认证里,领导起推动和促进作用。
1.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:
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,实际上在ISO9000标准里,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;
2.领导的职责(普通领导)
(1) 要以身作则(要求员工做到的,自己要首先做到;权力是别人给的,威信是自己树立的);
(2) 在管理上同样的错误不允许有第二次(法制);
(3) 领导是调和矛盾的(起协调作用)。
3.总经理的要求:
调研、决策、用人(建班子、带队伍、定战略)。
(1) 管理上不能出现空白、重叠(要明确各岗位任职资格、任职条件,明确各级、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);
(2) 绩效管理机制(一是自我评价;二是直接上司或部门领导评价;三是团队精神);
(3) 逐级负责、承担责任。
三、全员参与:
1.全企业;2. 全部门;
3. 全过程:
如:交接班记录:
(1) 设备状态;(2)任务的完成情况;
(3)当班操作工的情况;(4)安全情况;
(5)质量状况;(6)环境卫生;
(7)其它事情。
4.全体员工。
四、过程方法:
过程:就是由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和资源。过程就是环节,活动就是物料消耗、人力资源消耗、水电消耗。
1. 对人的控制:
(1) 各级各类人员的资质认定。
(2) 焊工证、电工进网证、司炉证、特殊工序(关键工序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考试,然后颁发合格证);
(3) 优先任用有资质的人员,本着“任人唯贤”的原则,保证企业所有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上岗人员的能力水平达到要求。
2. 机器设备:
(1)企业要有设备的台帐;(2)要有设备的档案;
(3)设备的检修计划;(4)设备的报表制度;
(5)设备的完好统计;(6)设备内部调拨手续;
(7)设备维修记录;(8)设备的润滑记录。
l 计量:一是全厂的计量器具的台帐;二是计量器具的校准表;三是计量器具分类统计表。
新购进的计量器具也必须校准,而且要有记录。
3. 原辅材料:
(1) 采购计划要经过审批签字,程序按规定办;
(2) 分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(资质、营业执照、法人代表、生产许可证);
(3) 对分供方进行选择评定;
(4) 提交正式的合格供方名录;
(5) 不允许出现不合格供方名录。
4. 工艺方法;
5. 环境:
(1)清理干净;(2)整理;(3)条理(次序);
(4)整洁;(5)遵守制度;(6)道路通畅。
五、 管理的系统方法:
(企业要尽量采用先进的数据统计工具)
1. 计划方面采用甘特图(也叫横杠图)、网络图;
2. 找原因要用因果图(也叫树枝图、鱼刺图);
3. 对比分析用柱状图(产量、销量、产值、回款、成本)和折线图。
4. 生产控制用控制图,一般是针对关键工序,分为控制上线和控制下线。
5. CP值(工序能力指数,<1;=1;>1)
6. 优选法(1/2法,0.618法)
7. 正交试验;
8. 关联图法。
六、持续改进(方方面面不断提高)
PDCA循环。计划、实施、检查、处理
(1) 实施就是落实;
(2) 检查实施情况;
(3) 处理:好的纳入经验标准,不好的抛掉。
七、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
各级各类领导对上级提供的数据情报、报表必须真实可靠。不能让矛盾激化,不能让事态发展。
八、与供方互利的关系
1. 要与供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;
2. 要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;
3. 与供方在经济往来结算上要尽量协商,尽量征求供方的意见和结算方式。